lim先, "齴牙(giàng-gê)", 聽--khiái 成   " thìⁿ-khí ";  敢 有 精差 ?

回復 #21 Kua 的帖子

無sâng neh!"齴牙(giàng-gê)”是北京話的“暴牙”,閩南話嘛會當講做“暴牙”(pauh-gê)、“暴齒”(pauh-khí)。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地:阳去入阴去?

地,闽南一般是白读tuē或tē。

但尚有一读音,很可能是较早期层次的遗留。

厦门 tè —— 地方,所在:即~真大位|迄~是倒落|无~歇|有~通去

雷州 tè —— 疑问代词,相当“哪里”:汝去~?|笔搁在~?

海口 ɗè —— 地方:是乜~买个?| 伊徛底~?

海丰 tè —— 地,地方:底~?| 扫~| 洗~ | 放无~去

潮州 tò/kò —— 地,地方:底~[tò>kò]?| 扫~[tò]| 洗~[tò]| 镇~[tò] | 挐~[tò] | 放无~[tò>kò]去

这个字,李星桥(新魁)先生《潮音证古》论为上古地字在歌部之遗存表现。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江有诰音惰。皆为徒果切,按理当读tō。此处读tò或tè,是阳上读入阴去者也。

不知闽南各处是否合此?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回復 #23 輶轩使者 的帖子

潮州 tò/kò —— 地,地方:底~[tò>kò]?| 扫~[tò]| 洗~[tò]| 镇~[tò] | 挐~[tò] | 放无~[tò>kò]去
上面两处蓝色处值得商榷,因为恰好“块”其它该音读 t- 的地方同样读 t-。
既然有 k- <-> t- 交替的现象,那么谁先谁后不能一锤定音。

另外,表示“何处”义不知潮腔其它地方有无同我处一致的“底区(tī-khou)?”之说法?
表述同样意思而且同样构词方式在泉腔中亦有“佗落、底搭”。

[ 本帖最後由 lee 於 2010-1-5 23:58 編輯 ]
原帖由 輶轩使者 於 2010-1-5 23:38 發表
地,闽南一般是白读tuē或tē。

但尚有一读音,很可能是较早期层次的遗留。

厦门 tè —— 地方,所在:即~真大位|迄~是倒落|无~歇|有~通去

雷州 tè —— 疑问代词,相当“哪里”:汝去~?|笔搁在~?

海口 ɗè —— 地方:是乜~买个?| 伊 ...
廈門的的“tè”用得相對比其它閩南地方要廣一些,義項多一些。在台灣,目前僅存“无~歇、有~通去”這兩個。在漳州,“彼~(仔)是tá落”、“即~(仔)的儂自早真歹命”是指整個片區的範圍很大的概念,而廈門的“即~真大位”是指範圍很小的咫尺之處所、場地。另外,像廈門的“無~通去”這樣的句式,在漳州已經變成“無tàng去”,即“tè通”兩字合音成tàng,而且一般人已經不曉得“tàng”就是“tè通”的合音所致。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回復 #24 lee 的帖子

嗯,我注意到海丰和厦门块也读t-,但块字本即训读字,我的意见是连“块”字都可能是从“地”而来的。另外各地的“te”【块】似乎所指意义各有异,不如“地”之一致,或可认为这个块做量词年代比地晚,所以才出现了差异。

福州 块 tɔy 阴去 —— 成疙瘩或成团的东西:糖板~ ;地方:底~; 量词,用于块状或某些片状的东西:一~砖(瓦、布、馍馍、豆腐等);量词,用于纸币或银币,等于“元”;量词,用于地方、处所:一~地方

这个tɔy从韵母看,也符合果摄字的,比如徂果切的“坐”sɔy。

厦门 块 tè —— 成疙瘩或成团儿的东西:面粉~|乌糖结规~;量词,多用于块状物:一~雪文(肉,砖囝、碗、椅囝、桌囝)

从李荣系列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找不到雷州和海南“块”字的用法,或许是用了另外字,或许是分离出去的时候这个字尚未语法化为量词。

地 之变为 量词,其实应可和“块”类比。块,《說文》墣也。《博物志》徐州人謂塵土爲蓬塊。也是从土类物体来的。地从土也声,和“坨”“陀”“阤”等应同一源,此类字今各地土义多与团状有关,愚意以为与待果切之上古“地”应有关联。夫天地者,各取物以象之者也。天为头,地为土块。地字从古文字来说,本出于“土”字,土,甲骨文象地上有土块形,聚土为社以祭地神之义。后世分化为土、社、地等字。地者,土加声符而已。(以上古文字部分参《汉字源流字典》)故地于上古当有土块之意,其上古音层次的歌部读法正可能直承此一意义,并于后世虚化为量词。

lee兄说k-,t-孰先孰后难以一锤定音,确实如此。不过如果我们能认为*块、地同源,那或许t-应更古老些?而且k-,t-交替现象比较严重的貌似是潮汕一带,揭阳尤甚。相比之下其他地区似乎少些儿。再者,我们如果说雷州、海南、海丰、漳州、厦门、福州都是t-,只有潮汕是k-,从历史语言学构拟的角度来说,解释为潮汕后起变化似乎比解释为潮汕最为存古要好解释一些。当然这也只是从学理上说罢了。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回復 #25 limkianhui 的帖子

在揭阳,这个kò(<tò,个人意见 ),则是范围可大可小。只kò,可以是这一小块地方,也可以是整个片区。

建辉兄所说的tè-á,我在雷州话也有看到,是tè-kiá。囝还没有弱化。不过已经只用于表示“哪儿”了。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原帖由 lee 於 2010-1-5 23:55 發表


另外,表示“何处”义不知潮腔其它地方有无同我处一致的“底区(tī-khou)?”之说法?
表述同样意思而且同样构词方式在泉腔中亦有“佗落、底搭”。
我处无底区之说。但有:底tuh位、底tsuh位、底khuh位、底uh。底地(tī-kò)也可直接合音为tiò,或干脆省去“底”用“地”kò来表示疑问(和上引雷州话相类似),比如:汝著地(lúr tŏ kò)?= 你在哪儿?

似乎记得府城老派还有“底个位处(ūi-tshùr)”之说。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對了,我昨天說得太快,難免有疏漏。補充說明一下,以免誤導視聽。

到地(kàu-tè)是“到達”之意,閩南及台灣各地都有。

海豐話的那個“底地”(tī-tè),漳州西南一帶(如:平和一帶吧)那邊常講,其它閩台地方已經較為罕聞。“掃地”(sàu-tè)這個詞,廈門台灣都是常用語,同安腔講“sàu-tèr”,漳州海腔調不知為何講為“sàu-kè”。

“镇地”(tìn-tè),也是閩台常用語。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漳州海腔調”,何谓也?

那个sàu-kè的变化,倒是可以和潮语中 tī-tò 变 tī-kò 相类比。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