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14樓:
1. "和"是口語,我kap你=我han你=我kiau你=我chham你
2. 就算不是口語,同源詞比較跟口不口語關係在哪?別偷渡你的個人規則,

回15樓:
閩南話裡"話"的確比"講"少用,但這跟同不同源關係在哪?
別偷渡你的個人規則,

回17樓:
閩南語做"躺"的"to2"也是上聲,而且沒人懷疑過它是"倒",
你可以查一下這是不是閩語特徵詞之一,

回18樓:
1. 什麼是"第一用法",你說了算嗎? 我母的家族都用"還",
2. 就算不是第一用法,同源詞跟是不是第一、第二用法有什麼關係嗎?
別偷渡你的個人規則,
3. “挨”是於駭切,除非閩北語也有零聲母加ng的現象,
否則ngai本字不是“挨”,
4.ngai有可能是閩北語未脫鼻化音時的kaiN/khaiN(N表鼻化)而來,
而廣韻同"還"一樣是戸關切的"環"在閩南語就還有kh的聲母,

回19樓:
1. 廣韻裡"百"字邊的漢字當然有莫x切,不然陌、貊怎麼發音?
問題是這是承襲自上古音的分派而來,
而你們家方言字的歷史那麼早就形成的可能性不高,當時閩北語都未從閩語共祖分化吧,
2. 閩南的"phah"正是入聲
3. 閩南的 "phah"未必是"拍",你仔細找可以找到反面敘述的paper,

回20樓:
也有可能是此用法裡變調成了本調,我再查查
-----------------------------------------

另外,你不能只比較閩北和閩南找不到同源就歸入"內陸閩語和沿海閩語不同源詞",
閩東語呢? 不要把人家無視好嗎?

[ 本帖最後由 Lim 於 2011-7-4 22:24 編輯 ]
3. “挨”是於駭切,除非閩北語也有零聲母加ng的現象,
否則ngai本字不是“挨”,
--------------------
那“挨”可能不是本字,虽然“死挨板si-ngai-baing”,也是这个音。
也可能普通话的“挨”也不是本字,是训读的俗字。

闽北语的“ng”来源很单一的
ngu:吴五:
ngy:鱼玉愚:
ngi:艺义忆疑

所以,闽北语的ngai和闽南语的那个词显然不是同源词。声母不符合对应规律。

[ 本帖最後由 建州人 於 2011-7-4 22:31 編輯 ]
閩南話裡"話"的確比"講"少用,但這跟同不同源關係在哪?
別偷渡你的個人規則,

----------------
这个当然要用直接对应的主要用法了
不然,普通话也用“面”“目”“觑”“话”了
脸面,面子,
目光,双目
小觑,面面相觑
话说,话古今
-----------
但普通话对应的词汇只能用“脸”“眼睛”,“看”,“说”
1. 廣韻裡"百"字邊的漢字當然有莫x切,不然陌、貊怎麼發音?
問題是這是承襲自上古音的分派而來,
而你們家方言字的歷史那麼早就形成的可能性不高,當時閩北語都未從閩語共祖分化吧,
2. 閩南的"phah"正是入聲
3. 閩南的 "phah"未必是"拍",你仔細找可以找到反面敘述的paper,

---------------------
闽北语是ma
一些吴语是mo?
完全对应的。
就是韵书里的那个字。

而闽南语的这个字一般认为不是那个字的。资料上也是这样。
有些字读音老远,但是同样的本字:有些字读音相近,但本字确实不同的。
回22樓:
這些ng聲母的字是寫得出漢字的ng聲母字的來源,
閩北語裡若是寫不出漢字的,其來源也那麼單純嗎?
我不知道,但我比較想看學者的paper是怎樣考據這個字,

回24樓:
我很想相信你,
但你說的"抙",古同"捊",薄交切,怎會是入聲字?怎會是m聲母?

對了,你提吳語的mo? 讓我想到閩南語有個"bok"也是"打"的意思,
只是長輩多說那是來自拳擊的日式英語bo-sin-ku借入,未知真假,
我是有點懷疑名詞有沒有那麼快變動詞

[ 本帖最後由 Lim 於 2011-7-5 00:25 編輯 ]
另外,我的一點愚見:

我希望你去看些paper裡關於200核心詞彙同源詞的比較實務,
一個語言被列出的某核心詞彙的字,並非一定只有一項,
沒有所謂有"講"就不能有"話"、有"臉"就不能有"面"這樣的規定,
而在東方語言的運用上也不一定非給0分即給1分,

而所謂口語的理想旨在排除外來借詞的干擾,以斷定同源的兩語語言分化的年代,
這是因為實務由印歐語研究所形成,印歐語的借詞多半發生在比較高級的詞彙,核心詞彙裡口語和固有語相關性高,
但非印歐語的情況往往不是如此,
借詞比例較高的語言,其核心詞彙也往往為借詞所侵入,
而且難以判定何者為口語何者並非口語,例如日、韓語的漢語借詞或越南語的漢越音,
他們有固有語,也有借入已成口語的借詞,也有沒那麼口語的借詞...,
而固有語本身也未必還是口語,也許已被開出了口語,甚至被漢語借詞全面接管,
如果你要在日本語或韓語內部探討其語言分化親緣度與發生學上的關係、分化年代,那你該盡量貼近其固有語,而不是口語,
而你現在要討論的是閩語裡的閩北語和閩南語發生學上的關係,該盡量貼近固有語而不是口不口語
回22樓:
這些ng聲母的字是寫得出漢字的ng聲母字的來源,
閩北語裡若是寫不出漢字的,其來源也那麼單純嗎?
我不知道,但我比較想看學者的paper是怎樣考據這個字,

---------------------
那个字我想了一下,觉得还是“挨”,或则说和“挨”对应同源的字。
因为这个字在闽北语中有3类意思和用法,都和官话的“挨”对应
1,忍耐,坚持。例句:我苦苦格ngai了三年了,gia今等到出头天了
2,结构助词,表示被动。例句:你又ngai你老师骂了呵
3,构成特点词汇,ngai板,死ngai板
--------------------------------
以上3种基本意思或用法,使用频率都极高。特别是前2种,明显是地道的土语说法。
至于声母,为何这样就不得而知了。
回24樓:
我很想相信你,
但你說的"抙",古同"捊",薄交切,怎會是入聲字?怎會是m聲母?

對了,你提吳語的mo? 讓我想到閩南語有個"bok"也是"打"的意思,
只是長輩多說那是來自拳擊的日式英語bo-sin-ku借入,未知真假,
我是有點懷疑名詞有沒有那麼快變動詞

---------------------
是“手+百”,是入声。
闽北语ma
读mo?的吴语,本身有a变o语音现象。
这个字,闽北语的读音和吴语的读音都是符合古韵书记载的。

[ 本帖最後由 建州人 於 2011-7-6 21:08 編輯 ]
回27樓:
方言字裡要做"挨"是沒問題的,問題在本字為何,
普通話裡寫做"挨"也是沒問題的,但他的來源是假借字,
陰平指"靠近",陽平的"遭受"、"被"應該是假借形成,

另外,你那三個意思來源未必是一個字,
1. 比較像"捱",我不確定簡化字還有沒有"捱",
3. 的ngai板不就是"呆板"嗎?
台灣的普通話標準裡"呆板"就要唸"ai板",對應粵語的ngoi,

回28樓:
所以你認為是中古漢語共有的層次嗎?那閩南語若沒有也蠻神奇的,

還是你們那的吳語層所造成?
印象中一些paper指出建陽、石陂一土語群有吳語層次
"打"读“ma”,这个词汇在闽北语内部很统一的。
这个方言词在广韵中有收入,印象中是“莫麻切”(或莫马切?),写作“手百”,即“打”字的左边加上“百”。
是不是“莫麻切”,我记不真切,但切出来的读音是ma,这个是印象深刻的。闽北语的读音完全符合。专家们的资料上,闽北语也是用这个字,所以应该不会错的。
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 ... mp;highlight=%B4%F2

而闽南语的“打”,显然不是这个字。有关闽南语的“打”,专家考证很多,没人认为是那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