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uDoyng提出的漢字標準化討論稿

“麻痹”的chà,初定“瘆”

“繩結”的sà,待選字“綃繺繖縿”,請大家討論。

一捆稻草的量詞hà,初定“筸”。

海蜇,tá̤,初定“蚱”。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你要略做說明下,  講講你選它的理由.
tension
没有传统福州话汉字文本么?
如果有的话,从之。
有的, 字典都收了, 或者字典也會提到.
錯的, 字典都會修正.
所以那些文本對我們的價值不如字典.
tension

不知道福州话情况。。。

偶们的情况是,古籍与近代文献、近代不同作者的作品用字有分歧,因而各本词典也有分歧,文献用字跟学者考证出来的正字又有分歧。
福州的情況比較單純吧, 做來做去也就那些個學者, 書籍也就戚林八音跟閩都別記最權威了. 所以分歧並沒有多少.

我預料將來分歧主要會發生在跟閩南的融合上. 因為福州字典跟廈門字典明明是同樣的辭卻各自都有自己的寫法. 學者各自考出來的字又都不同. 有的時候廈門那邊選的更正確, 而福州這邊選的卻是比較在俗界通用的.
tension
原帖由 Taicytau 於 2007-6-29 22:25 發表
你要略做說明下,  講講你選它的理由.
是这样的。

我选字的方法是首先参考字典,尤其是冯的那本字典(它是我母语启蒙教材),里面的用字奠定了我日后书写母语的基础。

但里面有不少字是无法在电脑里打出来的,最简单的就是那个“勿會”(mâ̤),像这样的字,只能另找同音字代替了。这个时候我会去分别找李氏字典、赵氏字典以及清代文献——比如此字在福州本地文献里都写作“賣”,从之。另外一个例子是“海蜇”的tá̤,冯氏字典写作“虫宅”,这个字在Unicode里也不存在,我就参考了赵氏字典,写作“蚱”。

但还有数量颇丰的字,字典里只用一个“囗”代替——这些字多半是口语词汇,也不见于古籍中——那么我们真的只能自己动手了。这时候我会根据字的意思先选偏旁,然后在字库里一一过目以该偏旁为部首的汉子,比较它们的声旁,挑选出最近的。例如一捆稻草的量詞“hà”,我认为用竹字头部首比较合意,而该部首下所有字我一一审查过去,只有“筸”略近其读音了。当然如果大家还能找到更好的,也能拿出来。毕竟这里只是一个讨论稿。

不管怎样,我认为我们造字都要以部首为优先。比如福州话的那个表示“放(东西)”的ĕng,冯的字典里取广字头,显然就不如“撄”好了。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䖳,這個字怎么會不存在呢?
原帖由 鴻雁於飛 於 2007-6-30 00:37 發表
䖳,這個字怎么會不存在呢?
请问于飞你是如何高效地找到这些字的?我用的是微软输入法2007,里面附有按部首查字的工具,没想到被它蒙了。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先看可跟何. '可'是上聲, 何卻是陽平, 而'柯'是音平.
可見漢字取聲的時候, 只取到聲韻, 不取到調.

然後來看hà, 如果竹字頭的字少, 我們就轉用草頭看看, 我就找到三個字
蕸  自然不用說了, 直接借'遐'的音, 八音的注音也是hà. 雖然它本意是'荷葉', 但是我們也可以把它引伸開去
芐  這個例子跟可何例子一樣, 借音. 它也有本意, 指地黄
葭  跟芐同例.

我們可以循著這樣的思路來做
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