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61 此君 的帖子

第一次听是在梅州客家人口中听到“学老”,虽朋友力释为“学到老都不会的潮州话”,可心底里非常清楚地知道那是“福建佬”的谐音。
樓上所言極是!!!!!!!!!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為何在南洋均稱為福建話呢?
YEAH!
很簡單,南洋是福建人、潮州人佔據絕大多數,而漳泉人本來又一向自稱福建人,所以即便客家人一直稱“閩語族”為福佬,可是到了南洋,就一定會淹沒在“福建人”、“福建話”、“潮州人”、“潮州話”的海洋裡。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最近偶然看到以前專科時和同學撰寫的畢業專題,有段引文乍看之下似乎日據時代果真以廈門話為「台灣語」的標準:
...交通語として必要なるに依り、土人には廈門語あり、広東語あり、廈門語には漳州話、泉州話の別あり...
井出季和太「台湾治績志」南天書局(1937),330.

有趣的是,日本人竟然將漳州話和泉州話看做廈語的方音,難道當時中國那邊就把廈門話視為閩南語的標準語嗎?記得在此稍早的基督新教傳教士也普遍用Amoy稱漳泉話,是否當時這樣的共識業已形成?

[ 本帖最後由 iapsianchin 於 2008-10-13 14:34 編輯 ]
一切良善力量攏遮蓋著咱,無論如何攏著向望安慰,佇瞑時、日時、逐日新的開始,上帝攏卜及咱儂同在。(潘霍華)
民間三教九流是否有此共識,很難說。但當時寫書的人們之間、基督新教傳教士之間,可能有這樣的共識。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洪惟仁的一篇文提到"標準音的問題,過去的傳統是以廈門音為標準,但是廈門音在台灣並非優勢,依筆者的調查,台灣自有台灣的優勢音,這個系統在台灣非常強勢,雖然和廈門音相當接近,但是也有相當差異,理應以這個系統為標準。"……這印證了臺灣過去的傳統上是將廈門音作為標準音看待。
台灣閩南語母語研討會論文提要
閩南語教材編纂的一些問題
洪惟仁

共通語的需要是任何人不可否認的問題,不過共通語的推行,連帶地產生方言消滅的問題,方言的消滅連帶地是地方文化衰頹或消滅的問題,因此有志之士近年來不斷呼籲保存地方文化必須保存地方語言。政府從善如流,終於察納雅言,決定於民國八十五年實施鄉土教育,將母語教育納入鄉土教育之中,雖然上課時數尚少,並且屬選修性質,但是比起過去獨尊國語、排斥方言的語言政策已經進步許多,值得喝彩。

現在已經到了一個新的時代,我們所應該考慮的是如何進行母語教育的問題,而不是要不要實施母語教育的問題。這是一個牽涉到母語教育的實際問題,因此我們必須考慮到台灣母語教育的語言計畫、語言教育、教材編纂的實際問題。本文希望把問題集中在教材編纂上來討論。

我們今天要編纂的教材所面臨的的對象實際上是介於母語教育和外語教育之間,因為目前台灣話雖然理論上是台灣人的母語,可是實際上四十年來閩南語受到華語的排斥,已經有許多學童對母語生疏、甚至完全不會,再者閩南語至今尚未有公認、統一、固定的書寫系統,因此我們在編纂教材時就無法不面臨到一些和外語教育一樣的問題。並且母語教育屬本土教育的性質,外地人住在本地亦應接受本土教育,對那些不以閩南語為母語的外地人而言,閩南語教育即是外語教育。

台灣母語教育應該解決的問題有如下:
一、音標的問題教育已經有建議的系統,我們應該要支持,但是漢字問題尚未解決,我們希望教育部能夠參考過去的文獻傳統、現在流行的書寫習慣,制定常用字的漢字規範系統以為編纂教材的依據。但是台灣話有些所謂「有音無字」的詞素,應該如何標示?另外,初級教育不應該有太多的漢字,不用漢字時應該以何種方式標示?

二、標準音的問題,過去的傳統是以廈門音為標準,但是廈門音在台灣並非優勢,依筆者的調查,台灣自有台灣的優勢音,這個系統在台灣非常強勢,雖然和廈門音相當接近,但是也有相當差異,理應以這個系統為標準。但是台灣仍有一些特殊的方言,如鹿港腔、宜蘭腔,是否要保存當地的方音特色?

三、台灣優勢音因為是漳泉音的混合,少部分的分韻有些混亂,是否應該加以系統化?

四、台灣話的語言因為近年來受到華語的嚴重影響,社會上接受了一些華語的語音、語詞、語法,這些新的語言成分已經混亂了台灣話原有的系統,使得標音、及語詞、語法的選擇發生了困難,我們如何對待這些這些新的成分,又如果我們決定接受,如果在標音方面發生困難時,如何解決?

本文不一定全部能夠提出解決的方案,但是我們希望提出一些應該解決的問題,拋磚引玉,引起更多的討論,使得這些問題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三、台灣優勢音因為是漳泉音的混合,少部分的分韻有些混亂,是否應該加以系統化?

系統化我覺得是必要的,比如蟹攝四等齊韻,好像漳州只有文讀e,泉州有文e,白ue,而臺灣的話則是有e、ue兩讀,但是文白的區分不像泉州那么清楚,我看臺灣的電視劇,同一個字,同一個人有的時候讀e,有的時候讀ue,這確實比較混亂,我覺得可以統一為e,閩南語的文白異讀確實是一大特色,但是如果太多的話,則過猶不及,所以我認為能簡則簡,但是這個簡必須要參考源頭——漳泉兩地的語音來定,總不能某個字兩地都有文白異讀,你卻把它簡省為一讀吧。
原帖由 崖山後 於 2008-10-19 11:55 發表
三、台灣優勢音因為是漳泉音的混合,少部分的分韻有些混亂,是否應該加以系統化?

系統化我覺得是必要的,比如蟹攝四等齊韻,好像漳州只有文讀e,泉州有文e,白ue,而臺灣的話則是有e、ue兩讀,但是文白的區分不像泉州那么清楚,我看臺 ...
洪维仁有一篇文章非常详细地讨论〔廈門音與漳州音開合口對調(flip-flop)的歷史原因〕。假如连潮州话都考虑的话,我个人是觉得不太需要多么系統化。中古音可以解释的。只要泉州,潮州这两音抓准,中古音就抓出来了。幸亏泉州潮两语都还是活语言,而且皆有网上字典。

为什么不太需要多么系統化呢?因为一搞定系统化,就又多了一大堆同音字。现在情况虽然乱,但是从全部各方言里整体看起来,要区别同音字还行。系統化后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