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員
喜蛛。一种长脚的小蜘蛛。《初学记》卷四引《荆楚岁时记》,「七夕,妇人……陈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子网於瓜上,则以为得。」陆玑《诗疏》载,「〔喜子〕一名长脚,荆州河内人谓之喜母,此虫来著人衣,当有亲客至,有喜也」。人们把喜蛛喻吉光。喜蛛落下象征「喜从天降」。
关于喜蛛与乞巧的细节,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
词语:蟏蛸 拼音:xiāoshāo 解释:一种蜘蛛。身体细长,脚很长。多在室内墙壁间结网。通称“喜蛛”或“蟏子”,民间认为是喜庆的预兆。
貴賓
註冊會員
中級會員
原帖由 輶轩使者 於 2007-11-23 18:16 發表 章鱼,称为kāu-tsúi, 惠来说kāu-súi。 其中kāu是记录变调后的读音,因为按变调规则,大多潮语的第七调阳去来源可以是阳平、阳上、阳去三种,所以未能确认。但如果按照揭阳音,第六调阳上变调后和第七调阳去是不一样的,那 ...
身如盖,有双翅,尾长有毒刺,人若中者,剧痛一昼夜,有“一魟二虎三金鼓”之说,虎、金鼓皆鱼名,盖言其毒也。有钓于港者,忽拉线不能动,以为误钩异物,忽有物自水中暴起露背如盖,如大龟而无纹,知其大魟也。急召子至,以巨铁钩猛击其背,入肉即扯之,鱼挣得脱,复击之,凡二十八钩,鱼乃死,海水殷红,起鱼称之,百二余斤也。
斗鱼色斑斓,鳍尾如旗,性喜斗,闽粤之地沟渠中常能得之。孩童常置二玻罐,各蓄一尾,鱼对视而不能斗,遂相挑衅,斗志渐盛,积数日,乃置两鱼一罐中,竟恶斗不止。余尝持一畚箕,捞于池中,居然得斗鱼二指宽者。后蓄鱼数尾于种莲大瓮之中,一日鱼吐沫甚多于水面,未几瓮中小鱼无数,后知沫乃鱼产卵之所也。
海鳗之凶险,不减于鲨。尝有于泥中摸鲶者,已得两尾,复求其三,不知鳗藏其中,甫触鳗身,鳗猛啄如箭,啮其肚皮,其肠皆被拖出,倒毙水中;盖鳗之齿如鳄,啮物之时,身体旋转前进如钻,啮人腹必死。又有钓鳗者,不慎小指被啮,即断。凡钓鳗者,必以钢丝粗绳为线,鳗上即以斧斫其头或盖以粗麻布以杵猛击其头,不敢赤手擒之也。以上所述之鳗,皆二十斤上也。北人称“狼牙鳝”者即此。
鲥鱼,闽粤称“三黎”,背青而腹银白,其味极美,然多骨刺。谚云:“人生憾事,鲥鱼多刺”。 凡三六九月,鲥鱼乃肥。若欲烹之,以酸梅佐之,软其骨刺,入口尽化,诚为人间之美味。
其状若塘虱,其身大数倍,有重数十斤者,色有黑、白、黄者,嗜肉,其性凶猛。纵置之陆上,犹蜿蜒奋前。尝有稚童落水为之所噬也。江上有养鹅户,鹅崽之数恒减,而水上尚留杂乱之绒毛。乃知水中之物食之也。遂置一罱,中弃死鸡等物饵之,苦等三日,鱼乃入网罗,起之,则埃及塘虱也,重三十余斤,令人咋舌。此物原产尼罗河,今已入粤之江河,播患尤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