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跟「合」有時候是單音同義詞,兩字又湊合成複音詞「配合」。「合不來」就是「配不上」。

義為「符合」、「使符合」、「求証是否符合」的「合」字,廣府話口語要讀「gap33」,三鄉話要讀「gaap31」。
1 陰平 33 / 2 陰平A 44 / 3 陰上 35 / 4 陰去 21/
5 陽平 55 / 6 陽去 32 /
7 陰入 2 / 8 陽入 3 / 9 變入5

配合CCR資料庫,標音由粵拼轉用國際音標
原帖由 Lim 於 2011-9-19 01:56 發表
關於鼻音聲母變爲h,黃典誠是從發音方式解釋的:“在著重強調[ m n ŋ ]的時候,呼氣欲出之先,已有一個明顯的[ h ]走在[ m n ŋ]的前面。”

我怎不覺得此例如黃典誠說的是 m n ŋ-->h,
因為閩語被提出日母發h的肉、燃、耳等 ...
日母的擬音有不同的擬法。馬伯樂認爲日母7世紀是 ȵ ,8世紀變成 ȵʑ 。
原帖由 tpyao 於 2011-9-19 18:10 發表
「配」跟「合」有時候是單音同義詞,兩字又湊合成複音詞「配合」。「合不來」就是「配不上」。

義為「符合」、「使符合」、「求証是否符合」的「合」字,廣府話口語要讀「gap33」,三鄉話要讀「gaap31」。 ...
“合不來”說成“佮不來”在其他方言中也很常見,讀陰入,廣州話現在音“夾”,大概是 kop > kɐp > kap 。

回復 #43 在山 的帖子

廣府話「佮」字的詞義是「集合」、「合力」,與「符合」和「配合」有別。例如「佮份」、「佮錢」、「佮手佮腳 (通力合作)」。
1 陰平 33 / 2 陰平A 44 / 3 陰上 35 / 4 陰去 21/
5 陽平 55 / 6 陽去 32 /
7 陰入 2 / 8 陽入 3 / 9 變入5

配合CCR資料庫,標音由粵拼轉用國際音標
閩南話"合不來"的"合"是hah8陽入,做為"合"字白讀完全說得過去,
而寫做"佮"字的通常是陰入的kap,也常寫做"合",
表示1.聚集、2.夾雜和3.不正當男女關係,客家話也一樣,
(不過三意未必同源),2.和3.其實一樣,
廣州話現在音陰入kap、閩南話也音陰入kap、客家話也陰音入kap,

"合"中古音似乎有侯閤切和古沓切,匣母與見母之別,
匣母變陽入的h、見母變陰入的k,
閩南話"配藥"俗字有寫做"佮"者沒錯,
但原因可能很單純,因為常被寫做"合藥",(客家話也是)
但"合"的文讀習慣是hap8是陽入的匣母唸法,所以kap-ioh8的陰入找"佮"來用用以區別而已,

而我懷疑的僅是做為"夾雜"意項是否和"聚集"意項同源為"合",還是"夾"在南方漢語的滯古層次?

[ 本帖最後由 Lim 於 2011-9-20 02:55 編輯 ]
“合”“佮”同源。“合得來”“合夥”的“合”,如果方言中讀如“鴿”的,現在的方言詞典常寫成“佮”。

廣州話“佮份”(湊份子)“佮錢”的“佮”現在讀 kap 下陰入,這是後來的語音變化。根據1877年出版的A Chinese dictionary in the Cantonese dialect,“合”有一音 kop ,與“鴿”同音,義項之一是 to gather ,比如:~埋kop mai to join,~年生kop nin shang campare the horoscope of two children。《廣州方言詞典》“佮埋”(合起來)標爲 kap mai ,“佮年生”(合八字)標爲 kap nin saŋ 。

根據主元音的長短,廣州話的陰入分成上陰入和下陰入,上陰入的元音一般是短的,下陰入的元音一般是長的。廣州話咸山一等牙喉音字的讀音本來平行,分別讀成 om/op on/ot ,一百多年前廣州話的 om/op 開始變成 ɐm/ɐp ,二者的主元音就不一樣了。“佮鴿”是下陰入字,讀音由 kop 變成 kɐp ,這跟下陰入一般是長元音的規律相抵觸,可能因此“佮”又由 kɐp 變成了 kap ,就與“夾”同音了。現在的“鴿”字有人標成 kap ,多數還是標成 kɐp 下陰入,有時也讀高升變調。
[ kop ] 這個音節,百歲以下的粵語人不用了。
1 陰平 33 / 2 陰平A 44 / 3 陰上 35 / 4 陰去 21/
5 陽平 55 / 6 陽去 32 /
7 陰入 2 / 8 陽入 3 / 9 變入5

配合CCR資料庫,標音由粵拼轉用國際音標
“合”“佮”同源,"佮"表陰入kap就與我的說法裡的閩南語用法同了,
我之所以提出閩南話這樣用是因為看到#41樓姚sir標的粵音是陽入,

不過有幾項疑問:

1. 廣州話的kap有無 "2.夾雜和3.不正當男女關係" 這兩種意項?
因為"國語"字典裡"佮"只有: 相合;聚合;通力合作,

2. "佮"在各方言的選用究竟是共同來自中古北語,還是各自發展的,
台灣教育部頒客家辭典kap似乎只用"合"沒有"佮"?

3. "夾"是二等字,對應客語kiap,閩南語文讀kiap,
廣州話似乎入聲韻都沒有雙元音者,
照我的語感,閩南語-ip對應的廣州音才是-ap,而閩南語-iap對應的廣州音是-ip,
"夾"是kap是不是有非規律的演化?

回復 #48 Lim 的帖子

「佮」字的通行值很低,常被誤以「夾」字僭代,其讀〔gap33〕亦變成讀〔gaap33〕。

廣府話「gap31」字,無論寫「合」還是寫「佮」,均無「夾雜」和「不正當男女關係」 這兩種義項。

廣府話入聲字的元音都是單元音。為了配合這個說法,「骨」字的注音作「gwat53」不作「guat53」或「goat53」。

「夾」字廣府話有三音同義:〔gaap33〕〔gip33〕〔gep33〕,可能是從〔giap〕分化出來的吧。
1 陰平 33 / 2 陰平A 44 / 3 陰上 35 / 4 陰去 21/
5 陽平 55 / 6 陽去 32 /
7 陰入 2 / 8 陽入 3 / 9 變入5

配合CCR資料庫,標音由粵拼轉用國際音標
閩南語“夾”讀 kiap 陰入 應類似於“減鹹”讀 kiam 。梅縣客家話有的二等字也有 -i- 介音。廣州話二等字主元音爲 i 的我衹記得一个“巧”字,讀 hau 陰上 或 khiu 陰上,有一個俗語“有咁啱,得咁巧”(要多巧有多巧)的“巧”讀 khiu 陰上。《廣州方言詞典》將這個 khiu 陰上 寫成“竅”,其實本字可能還是“巧”。廣西境內的漢語方言,包括粵語和平話在內,“巧”讀 khiu 或 khiau 比較常見。

廣州話主元音爲 e [ ɛ ] 的韻母,比如 eu em ep en et 之類,出現頻率很低,韻母表一般都不收錄這些韻母。有的是外來語,比如 fen 陰平(友好)來自friend。我聽過 teu 陽去(丟棄,有人寫成“掉”),“夾”讀 kep 陽入 則衹見過書面記載,可能來自《集韻》檄頰切。

廣州郊區有的點有 eu em ep en et ,主要來自二等字,廣西南寧白話也如此。廣州話“夾”讀 kep 陽入 應是這種殘餘。